欢迎来到化州市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网站!
新闻详情
 • 当前位置:
于都竹篙寨:传承红色基因 守护粮储初心
来源: | 作者:吴紫怡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宣教中心 | 发布时间: 2024-08-01 | 120 次浏览 | 分享到:


于都竹篙寨:传承红色基因 守护粮储初心

于都竹篙寨


赣州以南,北有雩山,是中央红军万里长征集结出发地——江西于都。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按照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意见要求,十余年来持续选派对口支援干部扎根一线、倾情帮扶,在人才、产业、技术、项目等方面协同发力,在保障老区粮食安全上展现担当使命,努力推动振兴发展工作开创新局面。而实际上,于都大地与粮储精神的联结,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图片

在于都的银坑镇年丰村,巍然屹立着这样一个石灰岩天然石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因其山体形似平地崛起的竹篙而得名“竹篙寨”。1928年8月,于北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后,就在竹篙寨设立了于北区军械保管处,用于存放开展游击战争所需战备物资,并指定赤卫队一个排负责安全保卫工作。1930年春,红四军第三纵队和红六军第二纵队分别来到于都,打败了国民党军纠集地主武装对桥头的侵犯,将缴获的大量枪支弹药等物资,存放在这里。1930年6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从福建长汀出发去兴国途中,路经平安村(今年丰村)时特地视察了竹篙寨石洞,认为此洞宽大有泉水,能住上一个团的兵力,周围山上又产煤,作为根据地保管处是个好地方。朱德同志还对加固、扩建竹篙寨石洞防御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在石洞两侧和后山腰增设了碉堡。自此,竹篙寨石洞改为中央后方保管处,成为了中央苏区时期的重要军械、战备物资的中转站之一,为打破国民党的“围剿”和支援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


在于都的银坑镇年丰村,巍然屹立着这样一个石灰岩天然石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因其山体形似平地崛起的竹篙而得名“竹篙寨”。1928年8月,于北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后,就在竹篙寨设立了于北区军械保管处,用于存放开展游击战争所需战备物资,并指定赤卫队一个排负责安全保卫工作。1930年春,红四军第三纵队和红六军第二纵队分别来到于都,打败了国民党军纠集地主武装对桥头的侵犯,将缴获的大量枪支弹药等物资,存放在这里。1930年6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从福建长汀出发去兴国途中,路经平安村(今年丰村)时特地视察了竹篙寨石洞,认为此洞宽大有泉水,能住上一个团的兵力,周围山上又产煤,作为根据地保管处是个好地方。朱德同志还对加固、扩建竹篙寨石洞防御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在石洞两侧和后山腰增设了碉堡。自此,竹篙寨石洞改为中央后方保管处,成为了中央苏区时期的重要军械、战备物资的中转站之一,为打破国民党的“围剿”和支援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


图片

这里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军民创建的军事大后方保障处,开创了军勤保障事业的先河,涌现了一批批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严守纪律、勇于担当的优秀干部,孕育了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的精神谱系,为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党的培育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风口潜形、内部空旷,它以海纳百川之势储粮藏械、集结兵力;竹林叠翠、怪石嶙峋,它以奇秀之姿掩护战士、守护军需;条石当顶、山石夹峙,它经枪林弹雨抵挡敌军入侵。密密的枪眼依稀可窥当年鏖战急,土砌的指挥室、储藏室、值班室等错落罗列于寨中,没有窗户、没有电力,驻扎的红军和赤卫队员们靠着一根蜡烛、一盏马灯,凭借着信仰、智慧和毅力在一场场战役中保卫了竹篙寨、保护了战略物资并将其运往前线,也呈现了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精神内涵。


在坚定理想信念中守护国家安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史环境复杂,面对地主恶霸、土豪劣绅的抢掠侵袭,国民党部队对中央苏区严格的经济封锁,粮食、食盐、枪支弹药等战略物资就显得尤为重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守护军需物资安全就是守护党和人民的安全,守护国家的安全。1929年4月,朱德同志曾在银坑和于北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干部研究扩大红军后备力量——赤卫队员,以消灭马安地区的靖卫团。他对主动请缨参加红军部队的十几位青年说道:“要巩固地方红色政权,还要有地方赤卫队,因此当红军、当赤卫队都是光荣的,都是革命需要。”这时,十几位青年在面对朱军长关于是当红军还是赤卫队员的提问时,异口同声地说“听从组织安排!”在党的关心关怀下,当地赤卫队员们坚守革命理想,满怀革命热情,努力克服潮湿阴冷、硝烟四起环境带来的重重困难,夜以继日地用实际行动保卫着竹篙寨,守护着红军部队的命脉。平日里,他们是忠诚履职的保管员,穿梭于各个山洞清点查看粮食、物资的情况,天晴时将粮食、食盐一袋袋搬出来晾晒,傍晚时再恢复原状,用最原始的方法保证口粮不受潮;战时,他们是英勇无畏的战士,与红军部队密切配合、奋勇杀敌,用汗水和鲜血捍卫竹篙寨不受侵犯。


在不畏流血牺牲中无私保卫家园


根据毛泽东同志警卫员陈昌奉、吴吉清回忆,在第二次反“围剿”期间,守卫在石洞的几十名赤卫队员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密切配合红军独立团第二连,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一个旅的进攻。那是1931年6月的一个清晨,独立团第二连奉命从曲洋护送部分群众往桥头、琵琶村等地转移,恰与从宁都败退而往赣州的国民党军队的一个残旅先遣队相遇,敌我双方展开激战。在掩护群众安全转移后,第二连凭借熟悉当地地形优势,声东击西,边打边退,很快就退回到竹篙寨石洞。由于红军居高临下,并有大石洞这个天然屏障,因此虽然红军人数仅七八十人,敌军发动多次进攻也无法接近石洞口。平安村的民众听到战斗的枪声,一边派人去桥头村向于北区的领导报告战况,一边放号炮集合队伍。当地的赤卫队员则扛着土炮,背着大刀,手持梭镖,聚集在一起,随时准备参加战斗。将近中午时分,于北区的领导和红军独立团的负责人带领机枪连和一、三连的指战员前来援战,各地赤卫队也闻讯赶来参加战斗。这场保卫竹篙寨石洞的战斗也由被动固守转为主动反击。刹时,枪炮声、喊杀声响成一片,敌军摸不清底细,慌慌张张撤离竹篙寨,向银坑方向逃窜。历经7个多小时的激战,红军战士和守寨赤卫队员打死敌兵20多人,俘虏敌兵20多个,缴获枪支10多支,取得了竹篙寨石洞保卫战的胜利。当毛主席了解到竹篙寨守卫战打败国民党一个旅的进攻时,表示很满意,并赞扬他们打得好。


在严明纪律规矩中筑牢安全防线


铁的纪律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从井冈山“三项纪律”“六项注意”的宣布,我们党以严明纪律为保障,带领全国人民一往无前浴血奋战,夺取伟大胜利。竹篙寨石洞的军需保卫工作也离不开当年赤卫队员严守铁的纪律。那是1930年6月的一个下午,负责保管工作的同志名叫谢思中,二十多岁,做事认真。保管物资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吃住在洞,严守规定,警惕性很高,不让任何一个没有证件的人随意进洞。这天,谢思中远远看见两人沿着小道向洞口走来,来人身穿军服、脚踏草鞋,一身标准的红军装束,及至洞口,因对方没有证件,谢思中表示根据上级规定请他们立即离开。两人不愠不火、面带微笑,顺着小道转身下山。过了半个小时,谢思中再次看到那两人又朝着洞口走来,身后还跟着于北区革命委员会主席洪昌高。谢思中和洪昌高很熟悉,一面上前打招呼,一面不解地打量着来人,洪昌高笑了笑介绍说“这就是毛委员和朱军长”,说着便向谢思中出示区里的证明,“按照毛委员和朱军长的要求,我还开具了区里的证明,这次总该可以进去了吧?”这时,朱德笑容可掬地走过来,紧紧握住谢思中的手,说道:“同志,你做得对。干革命工作,就要像你这样,对任何人都坚持原则、公事公办。希望你今后继续坚持这样做。”自此,“军长也要通行证”成为了流传至今的一段佳话。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弘扬竹篙寨为国守储的英雄精神,传承革命先辈忠诚、执着、坚定的鲜明品格,鼓起迈进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精气神,坚决守住管好新时代的“天下粮仓”和“大国储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